关闭菜单
首页 题材作文 说明文作文

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

点赞:0 | 浏览:84 | 发布于:2025-02-15

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

一、教学目标

  • 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手法。
  • 掌握说明文阅读的阅读方法和技巧。
  •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、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
二、教学重难点

重点:说明文的特征、写作手法和阅读技巧。

难点: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,逻辑关系的分析与概括。

三、教学过程

1. 导入(5分钟)

  • 创设情境: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说明文(如说明书、科普文章等)。
  • 提出问题:什么是说明文?它有哪些特点?

2. 新课讲授(25分钟)

(1)说明文的特征(10分钟)

  • 定义:解释说明文是用来介绍事物或传达知识的文章。
  • 特点:

    • 客观性:内容真实、准确。
    • 顺序性:按照逻辑顺序安排内容。
    • 条理性:层次分明、脉络清晰。
    • 通用性:适用范围广,适合不同人群。

(2)说明文的写作手法(5分钟)

  • 定义:介绍说明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。
  • 手法:

    • 定义
    • 分类
    • 举例
    • 比较
    • 比喻

(3)说明文阅读技巧(10分钟)

  • 预习:浏览标题、导语、段落主题句等。
  • 阅读:理解中心思想、把握文章结构。
  • 分析:找出关键信息、梳理逻辑关系。
  • 归纳:概括主要内容、形成认知图示。

四、练习(20分钟)

(1)说明文特征识别训练(10分钟)

  • 提供短文,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说明文,并说明理由。

(2)写作手法分析训练(5分钟)

  • 提供说明文段落,让学生分析使用的写作手法。

(3)阅读理解练习(5分钟)

  • 提供说明文文本,让学生回答有关内容、结构和思想等问题。

五、总结(5分钟)

  • 归纳说明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。
  • 强调说明文阅读对科学思维、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作用。
  • 布置课后作业,巩固所学知识。

六、板书设计

说明文阅读

一、特征

  • 客观性
  • 顺序性
  • 条理性
  • 通用性

二、写作手法

  • 定义
  • 分类
  • 举例
  • 比较
  • 比喻

三、阅读技巧

  • 预习
  • 阅读
  • 分析
  • 归纳
(10) (9)

分享到

相关文章

小编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