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菜单
首页 题材作文 读后感作文

《一幅壮锦》读后感-优秀读后感900字

点赞:0 | 浏览:148 | 发布于:2025-02-17

《一幅壮锦》读后感 - 优秀读后感 900 字

《一幅壮锦》是著名作家艾青在 1961 年创作的长篇叙事诗,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瑶族地区的壮族人民为背景,生动描绘了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摆脱贫困、建设新生活的动人故事。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以其宏大的视野、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刻的思想内涵,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。

民族团结的颂歌

《一幅壮锦》首先是一部民族团结的颂歌。诗中刻画了壮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。汉族干部李军作为党的代表,来到瑶山帮助壮族人民发展生产、改善生活。李军尊重壮族人民的文化习俗,虚心向他们学习,与他们结下深厚的革命情谊。而壮族人民也热情欢迎汉族干部,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,共同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。

诗中还描写了壮族人民内部的团结协作精神。他们组成互助组,共同耕种、放牧;他们举办生产竞赛,比学赶帮超;他们齐心协力,战胜洪水、干旱等自然灾害。在党的领导下,壮族人民拧成一股绳,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、共同进步的壮丽诗篇。

劳动精神的赞美

《一幅壮锦》同时是一部对劳动精神的赞美诗。诗中塑造了一群勤劳勇敢、吃苦耐劳的壮族儿女。他们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。他们劈山修路,架桥引水;他们开荒种地,发展生产;他们编织壮锦,传承技艺。

诗中对壮锦的描写尤为精彩。壮锦是壮族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,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品,更承载着壮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。壮族妇女们精心挑选原料,耐心细致地编织,一针一线都倾注了她们的心血。她们用壮锦装点自己的生活,也用壮锦传递着她们的美好祝愿。

革命理想的追求

《一幅壮锦》更是一部对革命理想的追求。诗中塑造了李军和壮族青年阿浪的形象。李军代表了党和国家的理想,他带领壮族人民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。阿浪代表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,他勇敢地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,积极投身到革命事业之中。

李军和阿浪的革命理想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。他们坚信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,愿为之奋斗终生。他们在斗争中经受了考验,始终保持着对革命的忠诚和信念。他们的事迹鼓舞着壮族人民,带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结语

《一幅壮锦》是一部思想深刻、内涵丰富的史诗性长篇叙事诗。它歌颂了民族团结、劳动精神和革命理想,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壮族人民的奋斗历程和精神风貌。这部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,更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。它激励着我们继承发扬民族团结、勤劳勇敢、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,为建设更加繁荣富强、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。

(10) (9)

分享到

相关文章

小编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