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菜单
首页 题材作文 读后感作文

暑假日记--《资治通鉴》读后感

点赞:0 | 浏览:18 | 发布于:2025-03-31

暑假日记--《资治通鉴》读后感

7月28日 晴

暑假过半,我终于完成了阅读《资治通鉴》一部分的目标(当然,这浩瀚的史书,我读的只是沧海一粟)。 读罢,心中感慨万千,如同翻阅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,也如同品读了一部充满智慧的人生教科书。

此前,我对《资治通鉴》的印象仅仅停留在“厚”、“难懂”上。翻开书页,确实如想象中一般,密密麻麻的文字,晦涩难懂的语句,让我一度想要放弃。但想起司马光耗费了十九年心血编撰此书的壮举,以及它“鉴于往事,资于治道”的意义,我便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。

渐渐地,我发现《资治通鉴》并非只是简单的历史记录,它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,在娓娓道来历史故事的同时,也在潜移默化地教导着我为人处世的道理。书中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时期数百年间的历史事件,其中帝王将相、文臣武将的兴衰成败,都像一面镜子,照见着人性的善与恶,智慧与愚昧。

例如,我读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雄才大略,他虚心纳谏,知人善用,励精图治,使得贞观之治成为盛世典范;也读到了安史之乱的惨痛教训,看到了统治者骄奢淫逸、用人不当所带来的巨大灾难。这些历史事件,并非只是简单的叙述,而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、事件的分析,揭示了治国安邦的道理,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。

书中许多人物的命运,让我深思熟虑。有些君主因为昏庸无能而导致国家衰败,有些大臣因为贪婪腐败而身败名裂,也有一些忠臣良将因为坚持正义而流芳百世。他们的经历,让我明白了“居安思危”的重要性,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”的道理并非虚言。

当然,《资治通鉴》的阅读并非易事,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理解能力。有时需要反复阅读,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,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。但这正是阅读的乐趣所在,在不断地探索和思考中,我收获了知识,也提升了自身的认知水平。

这次阅读《资治通鉴》的经历,让我受益匪浅。它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,更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。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,我将继续学习借鉴历史的智慧,努力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。 我相信,这只是我与《资治通鉴》相遇的开始,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,继续探索这历史的海洋,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。

(10) (9)

分享到

相关文章

小编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