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菜单
首页 初中作文 初三作文

九年级作文 看不见的远方——《天净沙 秋思》赏析

点赞:0 | 浏览:30 | 发布于:2025-04-01

看不见的远方——《天净沙 秋思》赏析

马致远,元代杂剧作家,其散曲《天净沙·秋思》短短二十八字,却描绘出一幅凄凉悲壮的秋景图,更引发了人们对故乡、对远方无尽的思念与渴望。这首曲子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深刻的艺术魅力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
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。”这三句,是全曲的基调,寥寥数笔,便勾勒出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。 “枯藤老树昏鸦”,三个意象的组合,营造出一种衰败、荒凉的氛围。枯藤缠绕着老树,昏鸦栖息其上,暮色苍茫,更显孤寂。 “小桥流水人家”,看似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,却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,这种对比更突显了旅人内心的孤苦。而“古道西风瘦马”,则将旅人的形象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,瘦马象征着旅途的艰辛,西风则更添几分萧瑟之感,也预示着旅途的漫长和坎坷。这三句景物描写,并非简单的堆砌,而是层层递进,逐步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,为下文的感情抒发做好了铺垫。

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” 这两句是全曲的点睛之笔,将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感完美融合。 “夕阳西下”不仅是时间上的交代,更象征着旅人希望的破灭,也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奈。“断肠人”点明了人物身份,他是一个漂泊在外、思念故乡的游子。 “天涯”一词,则将游子的孤寂和漂泊感推向了极致,暗示着漫漫归途的遥遥无期。 “断肠”二字,更是将游子内心的悲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,令人感同身受。

这首曲子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,并成为千古名篇,不仅仅在于其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,更在于它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。 它描写的并非具体的景物,而是一种人生况味,一种漂泊的孤独,一种对故乡的深深思念。 “天涯”并非一个地理位置,而是一种心灵的归属,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读罢此曲,我不禁思考起“看得见的远方”与“看不见的远方”的区别。诗中描写的秋景是看得见的,但诗人真正想表达的,是对故乡、对亲人的思念,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,这才是看不见的远方,是诗人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。这看不见的远方,才是这首小令的灵魂所在,也正是它能够打动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原因。 这首小令,让我们在欣赏秋景的同时,更能体会到人生的漂泊与无奈,以及对故乡、对远方的无尽思念。 这或许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,它能够触及灵魂深处,引发人们无限的思考。

(10) (9)

分享到

相关文章

小编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