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洞箫赋》有感-记叙文1800字
点赞:0 | 浏览:8 | 发布于:2024-11-01读《洞箫赋》有感
《洞箫赋》,一篇流传千古的乐赋名作,由魏晋时期文学巨匠左思倾心谱就。初读此赋,便被其绮丽的辞藻、深沉的情感所深深吸引,不觉间思绪万千,感慨颇多。
竹之雅致与箫之清音
文章伊始,左思便着笔描绘了洞箫的形制与材质:“匪金石之铿锵,匪丝竹之繁会,截修竹之厥阴,取南山之远翠。”竹,一种生机盎然的植物,其节节高升的姿态,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;翠绿的枝叶,寄托着对自然生灵的敬畏。左思选取南山翠竹,截取其阴面,既彰显了竹材的优良,又赋予了洞箫一种清冷幽玄的气质。
箫声悠扬,清越婉转,是天地间最动听的乐音之一。左思以生动的笔触,描绘出洞箫吹奏时的情景:“布素丝而操桐,轩素手而吹篪。……玉童抚之而清亮,金童按之而和鸣。”丝桐、玉童、金童等意象,无不透露出箫声的空灵澄澈,令人心神向往。
赋曲之由来与箫声之妙
文章随后追溯了洞箫的起源,传说上古时期,轩辕黄帝登临高山,聆听着群鸟悦耳的鸣叫,不禁萌生了制作乐器的念头。于是,他砍下竹子,截取其上半部分,吹奏出悠扬的乐音,这就是洞箫的雏形。
左思赞叹道:“故其抑扬有致,轻重得中;断续有序,缓急相从。”短短几句,却道尽了洞箫赋曲的奥妙。抑扬顿挫,抑扬之间彰显着生命的律动;轻重得中,轻重之中透露出情感的起伏;断续有序,断续之间展示着意境的转换;缓急相从,缓急之间蕴含着时间的流逝。
箫声之寄托与作者之情怀
《洞箫赋》不仅仅是一篇赞美乐器的文章,更寄托着左思的个人情怀。他以箫声为喻,抒发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。
“夫箫之声,感天地而通神明,凝心神而正性灵。”左思认为,箫声拥有神奇的力量,可以沟通天地,感化神明,净化心灵,端正性情。在乱世之中,左思心怀忧国忧民之情,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。他只能借由箫声,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怀。
“良可遣情怀,忘哀戚,涤烦襟,舒忧思。”箫声可以抚慰心灵,忘却忧愁,涤荡烦恼,纾解忧思。在人生的旅途中,难免会遇到坎坷挫折,而箫声则化作一叶扁舟,载着人们的愁绪远航。
箫声之传承与国乐之振兴
左思在赋中对箫吹奏技艺的高妙赞赏有加。“执节有度,运指有法;气和而神定,指轻而心正。”他认为,要吹奏出动听的箫声,需要严格的训练和不懈的磨砺。
时至今日,中国传统音乐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。作为国乐之中的代表乐器,洞箫的传承尤为重要。我们应当继承左思对乐器技艺的追求,弘扬传统音乐文化,让洞箫的悠扬乐音代代相传。
结语
读《洞箫赋》,感悟竹之雅致,箫之清音,赋曲之妙,箫声之寄托。左思以其绮丽的文笔,为我们描绘了洞箫的魅力,也表达了其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。在时代变迁中,洞箫的悠扬乐音始终回响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,激励着我们不断传承传统,振兴国乐,为中华文化增添光辉。
相关文章
- 11/01让城市多一份诗意-初中记叙文1000字
- 11/01回味-记叙文3700字
- 11/01退去负累,载云而归 初中生心情作文500字
- 11/01关于疫情期间心情作文 怀念校园
- 11/01描写试卷公布紧张心情作文 心儿怦怦跳
- 11/01读《洞箫赋》有感-记叙文1800字
- 11/01家长会的心情 四年级心情作文400字
- 11/01关于疫情下的心情作文 从前时光
- 11/01关于考试前后心情作文 最出乎意料的考试
- 11/01去北京之前 小学生心情日记400字